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更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的共同驱动下加速发展。2024年,我国搭载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超过50%,但随着应用的逐步普及,出现夸大宣传、用户告知不足、产品测试不充分等问题,导致用户误用滥用风险和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以“安全为基、创新驱动、规范发展”为原则,从准入管理、召回管理、软件在线升级(以下称OTA升级)管理三大核心环节入手,有效衔接新车和在用车闭环管理,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管理,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大规模应用于量产车型,实施管理有助于夯实安全底线。《通知》指导企业加强能力建设、产品安全设计和测试验证,并通过纳入准入和生产一致性管理,有效保障产品安全。一是健全完善产品开发、生产、运行等阶段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企业具备保障产品安全、可靠运行的能力。二是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营销宣传,确保信息真实全面,避免虚假、夸大宣传和误导消费者。三是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供质量担保、备件维修及咨询服务,及时回应用户关切,提升争议处理能力。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复杂性,严控安全源头,夯实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通知》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及其OTA升级的安全管理,要求企业开展充分的测试验证,明确系统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确保控制策略合理,持续提升产品功能、性能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求企业在申报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时,完整、准确填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及OTA升级相关技术参数,涉及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还应提交相关检验检测报告等验证材料,落实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二、规范升级,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通知》突出软件定义汽车特性,从制度建设、技术保障、备案等方面完善要求,旨在构建安全可控的软件升级管理体系,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一是建立与OTA升级相适应的全流程技术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且可追溯,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建立用户透明化告知机制,确保升级内容、风险及处置方案公开可溯,依托技术手段实现“升级可管、过程可控、责任可溯”,筑牢产业安全防线,护航高质量发展。三是针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应用软件升级频次高的特点,设置主版本、软件架构特征等主要技术参数,加强产品变更许可与OTA升级活动备案的协同管理,合理实现强制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针对OTA升级监管需求,要求企业落实OTA升级备案要求,并确保实施OTA升级活动后的汽车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对OTA升级活动实施分类管理,不涉及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变更的需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并提交安全评估报告,涉及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变更的需在取得产品变更许可并完成备案,涉及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按照准入管理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许可。此外,为强化系统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探索建立汽车OTA升级活动备案信息共享机制。
三、健全机制,加强事件分析研判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经历从技术探索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关键跃升期,亟需通过加强事件调查、分析、处置和技术改进等措施,引导行业迈向安全可靠、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轨道。《通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企业加强安全监测与报告管理,通过建立全面的事件监测和分析评估机制、系统相关安全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的事件事故报告流程、深入的事件调查分析能力、严格的数据记录和存储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产品技术能力,有效应对安全风险,保障产品安全。
《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在获知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发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失效导致功能退出等事件或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的,应根据有关要求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报告。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事件事故报告分析和研判,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对准入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总体来看,《通知》延续了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等管理框架,对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以及组合驾驶辅助产品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监督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通知要求,下一步装备中心将支撑有关部门落实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纳入产品准入申报和技术审查、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等实施方案,稳妥有序推进《通知》的落地实施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装备中心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